江南app平台下载

工厂化单元房
ALC大板
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
ALC板材

应用技术

框架结构围护填充体系
外墙保温体系
工厂化单元房体系
装配式建筑体系

江南平台app体育

公共建筑
民用住宅
工业厂房
酒店、医院、学校

新闻资讯

江南平台app体育下载
行业新闻

【装配圈】装配式建筑行业各地最新发展动态!

返回
时间: 2024-05-18 12:54:47 |   作者: 酒店、医院、学校 1

  @长沙晚报:湖南取得绿色建筑标识达500个 累计建筑面积5437.88万平米

  随着人们对住宅舒适、健康等要求慢慢的升高,绿色建筑将会促进普及。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湖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目前湖南省取得绿色建筑标识总数量500个,累计建筑面积5437.88万平方米,其中去年新取得绿色建筑标识总数量151个。

  记者了解到,近年湖南建设科技、建筑节能、绿色建筑等工作内容持续丰富和扩展,住房城乡建设产业不断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去年底,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及省生态环境厅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建筑领域向高质量高品质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湖南将实现市州中心城市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市州中心城市绿色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或超过30%。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应各建设1至3个高标准的省级绿色生态城区,其他市州应各规划建设1个以上市级绿色生态城区。

  湖南省建设科技与建筑节能协会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目前协会正协助省住建厅制定《湖南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从法规制度上全方面推进绿色建筑领域规范性发展。

  @上海市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平台:《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结构物件芯片技术导则》通过结题评审

  2018年12月24日,上海市市场管理总站组织编制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结构物件芯片技术导则》召开结题专家评审会。参加会议的专家认为课题组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开展了专题研究,梳理、分析了上海市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结构物件芯片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实践。《导则》(草案)结构符合常理、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专家组都同意装配式建筑预制混凝土结构物件芯片技术导则课题通过评审。

  该《导则》内容有预先制作的构件芯片的相关设备、采购要求、信息管理的程序、使用方法、标准规格、安装的地方、测试情况等,为预制混凝土结构物件的质量监管及质量追溯,提升预制混凝土结构物件的质量提升,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迎来大投资、大建设、大提升的黄金时期。湖北省住建厅8日透露,2019年将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投资2200亿元,湖北省城市品质将有新提升。

  1月8日召开的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称,湖北省今年将着力打造建筑业强省,积极地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稳增长、稳投资及其重要的作用,力争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突破1.68万亿元,增长12%左右。

  2018年,湖北省建筑业总产值预计将突破1.5万亿元,产业规模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三、中部第一,建成投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21个,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8年,全省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5%。省住建厅在“省直部门重点项目谋划区”累计入库项目651个,入库项目数居省直部门第一,涉及总投资额2177亿元,全省城乡基础设施处于大投资、大建设、大提升的黄金时期。

  “今年我们面临的最大机遇,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好‘六稳’工作、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以及省委省政府系列政策举措,给住建领域带来重大利好。”省住建厅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2019年,湖北省将全力推进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不少于350万平方米。同时,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00亿元,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

  为服务经济发展,住建系统还将升级“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2019年6月底前,湖北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将缩短至100个工作日;12月底前,缩短至90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审批做到50个工作日内取得施工许可,更大范围实行审批“告知承诺”制。湖北省住建厅称,对“放管服”改革将选择第三方机构做评估,并适时公开考核评价结果。

  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关于大力促进全省建筑业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建议》,结合自己实际,就大力促进全省建筑业民营经济发展提出9个方面改革措施。

  措施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根据实施方案,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按照“强化个人资格、淡化企业资质、注重全过程信用”的发展思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行政审批中再取消一批对资格类人员的要求,放宽市场准入,激发建筑业非公有制企业内生动力。推进简政放权,切实加强省级权限内建筑业企业资质委托审批事项后续监管,确保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任部门“接得住”、“办得好”。

  措施二:完善招投标制度。改革以价格为决定因素的招标和采购管理模式,实施技术、质量、服务、品牌、价格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评价,实现由“拼价格”向“拼质量、重信用”转变。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鼓励对地方就业和经济发展贡献大、拥有非常良好信用、可提供足额担保,且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具有相关工程业绩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相应项目建设。鼓励央企、外省大型建筑业企业与省内非公有制企业组成联合体,共同参与高端建筑市场之间的竞争。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招投标制度,推行设计团队招标或设计的具体方案招标,强化对设计团队人员、业绩、信用等综合能力考评。

  措施三:转变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通过试点示范,打破分段碎片式的工程承包方式和管理方式,在政府投资项目、装配式建筑中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加快完善与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相关的招投标、承发包、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工程结算等制度。支持工程设计非公有制企业、施工总承包非公有制企业热情参加工程总承包试点。

  措施四:增强市场拓展能力。鼓励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非公有制企业跨行业、跨专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与影响力的安徽建筑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依托国家区域发展的策略,支持建筑业非公有制企业拓展国内市场空间,扩大市场占有率。在建筑劳务输出较多、市场潜力较大的省外地区,依托驻外骨干企业设立建筑业客户服务机构,开展全方位协调服务。支持工程总承包民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专业承包、劳务公司合作,组建工程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一体化的联合体,共同拓展海外建筑市场。

  措施五:健全信用体系。突出行业监督管理方式的改革,适应管理方式转变,着力从资质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建成统一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信用信息系统,全面归集建筑市场主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监管、联合激励、联合惩戒等信用信息数据。加强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安徽省相关管理部门的数据互通共享,形成监管合力。

  措施六:降低企业成本。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各类保证金,进一步建立健全清退保证金台账制度,落实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备案审查制度,严肃查处超标准收取保证金或者强制要求缴纳现金形式保证金等行为。积极推行施工公司以银行保函、商业保险、第三方担保方式替代现金形式保证金,推行工程担保制度,任何单位不得拒绝。

  措施七:强化人才支撑。研究出台政策措施,着力培育一批勘察设计大师、优秀建造师和项目管理领军人才。完善职称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式机制,优化职称管理服务,壮大民营建筑企业中高级职称人员队伍。推动现有建筑劳务企业向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转型。围绕“技工大省”建设的总体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建筑业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培训、自主评价。加快发展一批建筑工人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带领企业建立完善人员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机制。搭建安徽省建筑工人信息管理平台,全面实施建筑工人实名制。

  措施八:维护合法权益。规范工程价款结算,约束建筑设计企业及时按合同约定足额向承包企业支付预付款、工程进度款,结算工程价款。持续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专项行动,坚决打击阻拦施工、强揽工程、恶意竞标、强揽渣土运输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有序的市场法治氛围。严格规范社团涉企收费,不得利用(借用)行政权力和垄断地位强制收费,不得利用政府委托事项擅自收费,不可以通过评比表彰和评审达标等方式违规收费。

  措施九: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任部门将结合“四送一服”制度,深入开展调研,及时帮助建筑业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大力营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清理各地区、各行业在市场准入、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中对非公有制企业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及时清洗整理涉及建筑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尽快公布有效文件目录,凡未列入目录清单的文件一律废止。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任何地区和单位不得违法限制或排斥本地区以外的工程建设企业参加工程项目投标,严禁强制或变相要求外地工程建设企业在本地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着力营造更加开放、公平、可预期的市场环境。

  从日前召开的全市十项重点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8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的总体部署,唐山市围绕构建“4+5+4”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12项重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业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在推进工作中,唐山市谋划实施了“规划产业布局、传统产业提质、新兴产业提速、临港产业提档、产业园区提效、创新驱动、融合互动、龙头带动、项目拉动、工业与物流联动、生态绿色发展、企业家素质提升”等12项重点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传统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委托国内顶尖专业机构编制了钢铁、化工、装备制造、建材和能源五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规划。滚动实施100项技术改造、100项新产品开发、100项钢铁深加工和100项两化融合“四个一百”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705亿元,完工203项。启动实施钢铁企业“四个一”行动,本地钢材深加工占比达到28%、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25%,比年初分别提高1和3.5个百分点。2018年1至11月,钢铁、装备制造、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长6.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88.6%。在2018年6月21日全省转型升级现场观摩大会上,唐山市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谋划实施了100项新兴产业项目,预计全年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6.3%,占全市比重47.7%;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9%,占全市比重12.8%。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2家,超过了过去5年增量的总和;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111家,同比增长21.3%,累计达到6327家。去年1至11月,全市五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高于规上工业8.6个百分点,占比达到7.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3.2%,同比增速达到17.2%,高于规上工业增速9.5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2.3个百分点,占比达到9.4%。

  沿海产业项目进展顺利。河钢乐亭基地原料区厂房基础完成75%、烧结区主厂房结构完成60%,球团区基础施工、高炉区热风炉安装、炼钢区桩基工程、热轧区底板砼浇筑完成。首钢京唐二期一步工程3500mm中板工程已完工试生产,炼铁、球团、炼钢连铸等工程正在加紧推进。纵横钢铁项目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区域工程快速推进,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98.2亿元。中化旭阳炼化一体化项目可研报告已上报生态环境部,力争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翔鹭腾龙曹妃甸石化产业基地45万吨/年涤纶短纤项目、300万吨/年PTA项目完成公司注册,正在编制可研报告,力争今年开工建设。

  绿色生态发展稳步推进。压减产能任务圆满完成,累计压减炼钢产能500.25万吨、炼铁产能298万吨,煤炭201万吨、焦炭产能185万吨、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全面启动市核心区陶瓷企业退城搬迁工作,印发《唐山市陶瓷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丰南陶瓷产业创新示范园区启动建设,40家企业报名入园并缴纳押金,67家企业实施停产关闭。钢铁、焦化、水泥等行业污染治理深入实施,87家企业通过省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企业4家。2018年1至11月,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85%。

  公司发展动能有效提升。制定印发《唐山市精准服务重点工业企业活动实施方案》《关于鼓励支持“双领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若干意见》,全面部署推进了“十个精准帮扶行动”。深入开展国家小微企业三年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50个,入驻企业1751家,吸纳就业2.1万人,公共服务平台达到81个。编制印发《唐山市企业家十年培训计划纲要2018-2027)》,先后组织装备制造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钢铁企业、中青年企业家共80名分4期赴德国、美国、日本学习培训,6名企业家参加长江商学院等EMBA院校高端教育,全年累计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050人次。

  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明显。共培育规上物流企业419家,十大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34亿元。全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排名全省第二,累计上市挂牌企业达到132家。以跻身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为契机,着力解决重点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先后举办多次银企对接活动,达成初步贷款意向共约40亿元。新建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38个,累计达271个,新增规上企业研发机构121个。引进上海名匠在唐山市搭建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工作云平台。培育工业设计示范企业2家、设计中心12家,市工业设计产业园区首批24家企业入驻,成功举办“惠达之星”2018首届中国(唐山)工业设计展,“小米杯”工业设计、全国钢结构装配式建筑和创业创新大赛。去年前三季度,四大生产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734.6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市三产比重达到40.3%,对三产增长贡献率达到47%。

  通过持续深入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唐山市工业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主要指标在全省实现了“保三争二冲一”目标。

  工业生产稳中加快。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高于全年目标2.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2.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三位,比前年同期增速提升3.3个百分点,再创新高。较2016年、2017年分别提高2.7和3个百分点,实现了从全省中下游到跻身全省前列的转变。预计全年增长7.7%左右。

  经济效益持续提升。2018年1至10月,全市规上工业实现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33.3%,总量居全省第一、增速居第三;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6.6%,居全省第三,比2015、2016、2017年提高4.4、2.6和0.9个百分点,创近年来高质量发展最好时期。

  市场主体活力增强。2018年1至11月,全市新增规上工业公司238家,超额完成省达105家目标任务,占全省的17.6%,居全省第一位。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新增中小微企业2.11万家、累计达到11.56万家;新增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10.85万家、累计达到54.99万家。

  企业投资强劲增长。2018年1至11月,全市工业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2.2%和26.4%,超全省平均13.1、16.2个百分点,分别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其中,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0.7%,同比提高7.4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分别增长18%和25%以上。

  1月8日石家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了《关于鹿泉区龙洲御景园2#住宅楼通过装配式建筑规划设计阶段专家评审项目的公示》,由石家庄大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龙洲御景园2#住宅楼,经过专家审议,符合装配式建筑规划设计规定要求,通过了装配式建筑规划设计阶段专家评审。

  漫步贵安新区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绿树成荫,空气宜人,园区内的C厂房因在建设中采用绿色技术而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识。

  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制定完善绿色建筑标准和规定、大力推动新区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全方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推广绿色建材应用等一系列措施,贵安新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应用工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截至目前,新区已有44个绿色建筑项目,367.92万平方米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更令人振奋的是:从2019年起,贵安新区新建建筑将全方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早在2015年,贵安新区就开始推行绿色建筑,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自然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

  2015年2月25日,贵安新区管委会印发了《贵安新区直管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试行)》,此后,《贵州省民用建筑发展条例》《贵州省“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规划》《贵州省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贵州省绿色生态小区评价标准》《贵州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有关绿色建筑的文件和区域标准相继出台。

  “《贵安新区直管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试行)》在贵安新区执行近三年,效果非常明显,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概念已深入各建筑设计企业。”贵安新区规建局建管处处长袁辛说,但新的法律和法规文件、地方性标准的发布,对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发展目标,也对绿色建筑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原管理办法部分条文跟现有的绿色建筑发展及管理已不再适应。

  为此,新区规建局结合贵安新区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对《贵安新区直管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共计七项修改,形成了目前的《贵安新区直管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如针对绿色生态小区和绿色生态城区,《办法》新增第四条提出,“凡在新区直管区范围内,新建用地面积不小于10万平方米、且计容总建筑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并具有明确的规划用地范围的居住小区,应按照绿色生态小区的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新建用地规模大于100万平方米的城区,按照绿色生态城区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

  在新建小区的水弹性城市建设有关要求方面,《办法》新增第五条提出,“凡在直管区范围内,新建小区建设应当符合水弹性城市建设要求,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包括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截流设施、雨水塘、雨水湿地、景观水体、多功能调蓄设施等。新建建筑的景观用水、绿化用水、道路冲洗用水宜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场地排水管网建设要采用雨污分流技术”。

  此外,《办法》还从绿色建筑BIM技术应用、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土建装修一体化、施工图专项审查、绿色金融奖励政策等方面对绿色建筑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

  从《贵安新区直管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试行)》到《办法》,绿色发展的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根据《办法》规定,从2019年起,贵安新区新建建筑将全方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袁辛说,凡在新区直管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居住小区,需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做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其中新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须达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

  走进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创新园的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彩色光电薄膜玻璃变幻出莫测光影,地道风系统令室内冬暖夏凉,一个个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覆盖着建筑的每个角落。

  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整体的结构采用钢木混合结构体系,其中大空间木结构采用胶合木,具有强度高、耐火性强、耐久性好、环保高效的特点。由于木材拥有非常良好的热工性和亲和力,建筑构造本身即为自然的室内装饰,免除了二次装修带来的污染,具有舒适便利、低碳节能的优势。

  此外,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共运用了将近17项绿色技术,采用数字化设计、装配化建造等方式,有效提升了建造效率和质量,成为新区绿色技术运用的一个生动展示载体。

  在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附近,富有田园风情的贵安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同样是贵安新区绿色建筑的标杆。

  天井流光,藤蔓纠结,流水潺潺,回廊错落,踏入贵安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仿佛置身于原始的大自然。

  2016年7月7日,贵安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正式落成,该建筑采用了超低能耗的暖通系统、磁悬浮空调、岩棉吊顶节能涂料、节能门窗、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统以及室内微生态调节系统等近10项生态及智能技术。

  “研究院的绿色技术运用很多,集中体现了贵安新区绿色创新发展的理念。”贵安新区置清生态文明创新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临时负责人李松说道。

  在贵安职业学院502推广交流中心、501协调创新中心,记者真正感受到了绿色建筑的魅力所在。

  有着“保温墙”之称的贵安职业学院502推广交流中心外墙,是采用绿色建材的典型。

  寒冷的冬日,走进交流中心,记者能明显感受到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一股暖流直抵内心。

  据中铁贵州工程有限公司贵安职院项目部副指挥长杨汤平介绍,该中心外墙使用天然的干挂石材,与内墙有着5厘米间隙,让外界空气温度传导进大楼的速度减慢,大大减缓外界对室内温度的影响力。

  同样是采用绿色建材的贵安职业学院501协调创新中心。建筑面积约1.9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3.7米,设置为地下1层,地上5层,基本功能有会议室、行政办公室、多功能厅等。

  在夏天,该中心采取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的方式来进行制冷,这种制冷方式较传统空调模式降能6%,且没有传统空调制冷所带来的干燥感。冬季,该中心采用变频燃气集中锅炉房和风机盘管取暖,这种供暖设备热效率比传统的设备提高5%。

  同时,该中心的框架结构填充墙使用的材料为加气块。该材料十分环保,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能够更好的起到美化施工环境的作用,并降低施工现场扬尘污染;而在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该材料还有着夏天隔热,冬天保温节能的作用。

  此外,中心所使用的窗户为断桥铝合金窗,这种新型隔热型铝型材,可以大大降低传热系数,减缓室外温度对室内的影响;中心采用的吸音板和中空玻璃,可以大大降低噪音。

  加气混凝土制品、低辐射镀膜玻璃、断桥隔热门窗……贵安新区在推进绿色建筑进程中,已同步提出在新建建筑中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全力发展绿色建材的要求,鼓励新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和个人研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