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平台下载

工厂化单元房
ALC大板
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材
ALC板材

应用技术

框架结构围护填充体系
外墙保温体系
工厂化单元房体系
装配式建筑体系

江南平台app体育

公共建筑
民用住宅
工业厂房
酒店、医院、学校

新闻资讯

江南平台app体育下载
行业新闻

报纸“开天窗”考辨

返回
时间: 2024-08-12 17:52:29 |   作者: 工业厂房 1

  2014年7月19日,马航MH17航班坠毁的第三天,荷兰的新锐报纸NRC-Next在头版开了一个大大的“天窗”——整个版面不着一字。假如没有报头,就是一张原生态的新闻纸。

  该报是一家以深度报道和评论见长,以25-34岁的高学历青年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新锐早报,版面设计曾获2008第十届欧洲报纸设计大奖。尽管至今,该报也未对这一“天窗”所表达的准确含义作任何说明,但它至少表明了该报编辑部对此事“有话要说”和“欲说还休”的态度,并引起了舆论的关注。新闻史和编辑学中的一个传统概念——“开天窗”也随之被激活。

  何谓“开天窗”?一般认为:“报纸版面被迫抽去稿件而形成的空缺,是报纸抗议新闻检查的一种方式,报纸为了抗议某种检查或高压,又要读者知道真相,有意在版面上留下空缺,因形同天窗,故名。‘开天窗’最早出现于清朝末年。”[1]

  1911年10月11日,《国风日报》关于武昌起义和各省宣布独立的消息被清政府警方强制抽去。次日,该报头版出现的整版“天窗”上只印了一行字:“本报得到武昌方面消息甚多,因警察干涉,一律削去,阅者恕之。”但是,这是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开天窗”?仍需新闻史学界进一步考证。

  从世界新闻史的角度来看,西方有据可查的最早“开天窗”的报纸,是1690年9月25日波士顿出版的美国第一张报纸《国内外公众事件》(Publick Occurrences,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k)。该报的创刊号(也是终刊号)只有4个版,其中第4版即是整版空白,目的是“读者可以在传阅前将自己明白的新闻写上去”。[2]其动机并非像以上定义所说,是为了“抗议检查”,而是为了发动读者写“公民新闻”。

  这种做法直至今天仍然为一些报纸沿用。例如:2007年4月17日,《郑州晚报》A05版除左侧不足一栏的位置外,大部分的版面都是空白,只在空白的顶部有几行提示性的标题文字,希望华夏子孙在此处写下拜祖的祈福语。

  还有的报纸“开天窗”不是为了抗议,也不是吸引读者的参与,而是出于新闻职业道德的考虑,虚化不宜刊登的内容。2012年5月28日,烟台《今晨6点》的头版采用一半“开天窗”、另一半写实的新颖设计,处理叙利亚的一则惨案报道。在左半版的“天窗”中间,用几行小字表达了叙利亚32名儿童惨遭炮轰,“令人震惊的惨烈图片让我们不忍选择”的编辑部态度;右半版则是烟台文化广场上2000个中国孩子一起描绘梦想。该版版面虚实结合,视觉对比强烈,传播效果明显。

  在电子报时代,报纸“开天窗”的外延又有所扩展,即不再是一种抗议的手段,而是在刊有违禁内容的报纸没办法回收的情况下,为了配合有关方面的要求,而在电子版(图形版或PDF)上进行技术处理,将违禁内容直接删除,留下空白,形成虚拟的“天窗”。很显然,从“开天窗“的性质上来说,这样的做法已不是“抗议检查”,而是“配合检查”或者“屈从检查”,是一种“被开天窗”。

  2009年4月28日,曾经报道“400多万别墅大火”的《钱江晚报》、《都市快报》等报纸的电子版,因为删除一篇涉及某市公安局长的报道,相关版面集体“被开天窗”,也就是集体删除报纸上已经刊登的稿件,次日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

  还有的报纸将“开天窗”作为一种引人注意的手段。2013年底,法国的《解放报》在巴黎摄影博览会开幕当日“开天窗”,表达了“没有新闻摄影,报纸何其枯燥”的含义。

  但是,无论哪一种形式的“开天窗”,其实质都是未能正常地履行媒体的告知功能,因此被视为“对公众新闻依赖的剥夺”。[3]以广告创意和读者参与为目的的“开天窗”当不在此例。

  至此,可以给“开天窗”下一个较为完整的新定义了。报纸“开天窗”,是指因为新闻检查被迫抽去稿件,或者为吸引读者参与或广告创意,而在版面上留下的成片空白。因为看起来形同建筑物的“天窗”,故名。在网络时代,报纸电子版“开天窗”,则是被迫在报纸发行后,删除电子版上的违禁内容,从而在版面上留下空白。“开天窗”既是一种版面语言和吸引受众的视觉策略,同时也蕴含着媒体与权利博弈的政治意涵。

  虽然前文将“开天窗”的外延扩大了,但是不可讳言,“天窗抗议”(blank page protest)仍是报纸“开天窗”的基本功能。在近现代的中国,报纸“开天窗”的政治意涵往往被解读为:“它预示政治上将出现万马齐暗的可悲局面, 统治当局正在堵人民的口, 使人民不能利用报纸这个大众传播媒体正常地表态说线]

  这种抗议新闻检查的功能,在近现代的中国报业史上屡见不鲜。民国时期的《西安晚报》,仅1939年前两个月,开“天窗”就达4 次之多。[5]其实,在“万马齐喑”的政治环境下,“开天窗”不仅在报界流行,也是文艺界的一景。鲁迅在《花边文学》一书中曾感慨道:“1934年不同1935年,今年是为了《闲话皇帝》事件,官家的书报检查处忽然不知所往,还革掉七位检查官,日报上被删之处,也好像可以留着空白(术语谓之‘开天窗’)了。”

  以“开天窗”闻名报界的,莫过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在国统区出版的机关报《新华日报》。1941年1月6日,该报因连送两篇社论被扣,便在当天社论位置“开天窗”,并有“抗战第一!胜利第一”8个大字;1941年1月18日,该报揭露皖南事变真相的新闻和评论被新闻检查所禁止发表,便在头版“开天窗”,并刊有周恩来所题写的题词和诗句。3月7日,该报又刊出《参政员未出席本届参政会》标题,正文部分则“开天窗”。

  据笔者在台湾政治大学“民国38年前重要剪报资料库资料”的检索,此期有关中文报纸“开天窗”的记载,还有菲律宾《华侨商报》为抗议马尼拉一华侨教员被杀和非法搜查,而在1946年9月13日新闻版“开天窗”;《大众日报》1948年12月1日在头条新闻“开天窗”,并加标题戏称:“坚持长期戡乱,巩固长江防务,政府已作新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抗议性的“天窗”并非为中国报纸所独有,国外的报纸也常常采取。1980年11月8 日, 澳大利亚的《世纪报》等准备刊载即将发行的一本国防与外交政策的图书内容,但在凌晨开印时突然接到政府禁令。于是,该报便将相关版面改为空白,并在“天窗”中刊以黑体大字:“本版所刊报道于今晨1:00被最高法院下令取消”。见报后,西方舆论纷纷谴责。

  2005年1月31日,俄罗斯《生意人报》由于不满法院判定其“恶意诽谤”,并向阿尔法银行赔付“名誉损失费”的判决,便在当日头版右侧开“天窗”抗议。

  如果说一家报纸“开天窗”是个体化的抗议,那么,报纸集体“开天窗”则是来自新闻人的联合。2010年3月18日,作为爱沙尼亚主流媒体的《晚报》、《邮差报》、《爱沙尼亚快报》、《爱沙尼亚日报》,为了抗议由司法部长提出的一份限制新闻自由的法律草案,头版版芯全部留白。2010年10月,玻利维亚的3家主要报纸也在头版集体“开天窗”,抗议一项威胁到新闻自由的反种族主义提案。

  与纸质报纸的“开天窗”相比,报纸网络版的“天窗”体现出更复杂的新闻媒体报道权与管理权的博弈,与纸质报纸“抗议检查”“开天窗”的含义大相径庭。2011年8月15日《大连日报》电子版头版,右边一栏出现一扇狭长的“天窗”。而当日该报头版的这一版位,则刊有《市委市政府决定福佳大化PX项目立即停产并尽快搬迁》一稿。两相对照不难推测,该文系在报纸发行后,被迫在电子版上删除的。对此,资深新闻工作者钱钢在其腾讯微博上批评道:“‘开天窗’乃民国媒体对付检查官的方法,宣示有稿被毙。没想到今天在大连反过来了,成了检查官对付读者的手段,已刊登的报道,愣是拿下……”

  2009年7月1日,《南方都市报》的电子版也开了“天窗”——第二版头条的社评《上海塌楼,政商结构比建筑结构更需要我们来关注》被抽走,但后来该空白又被此文填充。像这种“临时‘开天窗’”的情况并不多见,体现出媒体在与地方政府和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利博弈中取得胜利。

  英国摄影家基思(Keith Waldegrave)在叙述他看到沙俄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的日记时,对于其中的一个空白页如此描述道:“关于他们被处以死刑,这个‘天窗’要比任何其他的墨写文字都更掷地有声”。[6]

  从报纸的编排手段来说,“开天窗”作为一种版面语言,运用的是“留白”的编排技巧。正如中国画“计白当黑”的说法,“留白”突出了空白在视觉传播中的非消极作用。重视空白也是国际设计界的共识,尤其受到极简主义者的青睐。美国平面设计师贝丝?唐德罗(Beth Tondreau)认为:“就设计来说,大面积留白能产生戏剧效果”,“如果想呈现权威感并且聚焦,少即是多。空间让读者知道重点是在哪里。”[7]

  从视觉传播的角度来看,“开天窗”使得版面出现大片“空白”,对于熟谙某一报纸正常版面的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反常性,极易产生视觉强势并引发联想。被称为“大天窗”的整版空白,这种戏剧化的视觉效果就更为明显。

  2013年10月23日,《》连续两个版出现空白,第二个版面的底部用12磅的小字印着一个宣传《偷书贼》(The Book Thief)电影的网址。论者蒂姆·诺德(Tim Nudd)认为,这两页“天窗”虽然未印“广告”的版头,但视觉效果令人印象非常深刻,契合了这部影片的广告语:“想像一个没有语言的世界”。[8]

  大部分“天窗”不加任何文字性的解释,难免使读者心存疑虑并触发联想,因此“阅读”该版的时间要比阅读正常版面的时间长。

  完全空白的“天窗版”可以被视为麦克卢汉所说的“冷媒介”——传递的信息少而模糊。受众需要更加多的感官参与和思维配合,才能解读其中的真正含义。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开天窗”也被《》用作广告噱头。

  根据行为心理学创始人约翰·沃森(John B.Watson)提出的“刺激——反应”原理以及后来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obert Sessions Woodworth)的修正,读者的反应来自于刺激和外在环境的作用。在某一敏感时间,以“开天窗”的方式对受众予以视觉刺激,会引起其一系列的反应,包括联想、诉诸感情或行动。

  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理论则区分了“正强化”(积极强化)和“负强化”(消极强化)两种。“正强化”在“天窗”版面上不易操作,但是“负强化”意味着取消、删除版面上那些不当刺激,以免引起读者的不快情绪,从而对那些不当行为予以否定。比如,有的报纸将本来“开天窗”的空白处以广告填充,如同在“天窗”上糊了一张丑陋的“窗纸”。表面上看是完整的版面,但是由于与报纸平时的版面结构与风格相冲突,非常容易被读者看出破绽。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既失去了版面空白可能会导致的联想,也失去了“开天窗”的本来意义,等于为哈贝马斯批评的商业侵蚀媒体做了注脚。

  “开天窗”虽可起到引发联想和心理暗示的作用,但从最终的传播效果来看,纯粹的空白有可能令联想失去方向,引发信息紊乱,不一定可以达到既定效果。英国心理学家休谟(David Hume)认为,并非任何吸引力都能导致联想的形成。他认为联想具有相似性、时空接近性和因果性3个法则。根据这一理论,在空白处加上简短的提示性文字或图片,有利于读者建构“复合想像”(compound imagination),以强化“开天窗”的传播效果。如前文提到的《新华日报》在头版头条“开天窗”,并印有抗日口号。

  2011年7月,厄瓜多尔的《宇宙报》(EI Universo)为了抗议一个限制新闻自由的诽谤案判决,而在头版开了“天窗”。但在空白版面之下,还印有俄裔美国哲学家安·兰德(Ayn Rand)的一句话:“当你看到腐败被奖赏,而诚实成为一种自我牺牲,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救了。” 佛罗伦萨·毕盛 (Florence Pichon)对此评论为:“头版‘天窗’沉默无声,但它发出的却是最强音”。[9]

  2009年11月19日的《南方周末》,在头版和第二版分别留下1/3与半版的“空白”。由于该报原定刊登独家专访奥巴马及与之相类似的文章的背景,这一“天窗”被外媒认为“刻意处理成‘形象广告’”;“以技巧性方式,表达此报的立场和价值观。”[10]

  也有的报纸“天窗”不是空白,而是在空白处饰以颜色,用以表达编辑部的强烈感情。如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巴西在对德国的比赛中失利,巴西一家报纸在头版以黑色的“天窗”表达不满。在版面的下方还有一行调侃性文字:“当您读到这里的时候,德国队又进球了……”

  佛罗伦萨·毕盛认为:“全球的报纸都在用‘天窗’策略”,但“‘天窗抗议’很少被用得地道”。[11]如果“为赋新词强说愁”,为“开天窗”而“开天窗”,则会弄巧成拙,令人不知所云。如,某报在温州动车追撞事故的“头七”,以头版大幅留白和数字配图方式,悼念事件中的遇难者。但是,由于这一处理既非严格意义上的“开天窗”,也没有利用文字性符号明确表达编辑部的意图,导致读者解码困难。如果该版仅仅是作为一个极简的版面来设计的,可完全诉诸更为明确的表达方式。

  [1]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词典》.P191-192,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美国新闻史》(第八版).展江,殷文译.P26,新华出版社,2001.

  [4][5]冶铁.《陕西报业史上的“开天窗”现象》.《新闻知识》,1995年第6期, P39.

  [7](美)贝丝·唐德罗.《平面设计就这样就对了》.林卓君译.P18, P136-138,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13.

  南京大屠杀公祭习谈公祭日亚欧行无人机闯空中禁区呼格案再审结果不动产登记西部冰川萎缩股市年末躁动小年火车票今日开售廊坊幼儿园危房倒塌案3大疑问东三省人口流出习公祭日讲话谈吃空饷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